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萧景渊墓志铭嘉定六年十一月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八
高宗肇开中兴,南渡十馀年,始无敌寇。
士风彬彬,复承平之旧矣。
南康上贤能书,二萧兄相辉竞秀,当时士子少有出其右者。
长公讳之敏明年进士第,由州县入朝,执法宪府,至权小宗伯,又真为成均掌酹,诚实忠荩,载在国史。
其季讳之美,续断贤科,改秩作县,以最书课。
佥书荆门幕府,又倅郢州官府,劣于其兄,而声誉实相似。
志二难之墓,故相益国周公广陵公实司其笔。
立言显显,固足以取信天下后世。
倅公有贤子,而渊实为之长。
某年十七时,女兄之次得主景渊馈,馆于吾家者甚久。
明年景渊与某各荐于乡,同随计吏,则掌酹公实贰春官
明年某婿于萧氏,与景渊游处益久。
审其为人,自少年随侍宦游,习惯二父志,寤寐经史,至先朝名公著述,皆成诵,不错一字。
议论醇正,识前辈气骨,二公深佳赏之。
作诗纯熟,虽不事彫琢,词意和缓,有风雅体。
掌酹公将漕湖南,即席命作长短句,脍炙叹咏,常不置口。
字画造坡仙八法。
荆州,闻于湖善作悬笔,立造其妙。
豫章向巨源,与论钟王本末,益深信之。
虽疾病沉绵,操管或战掉,得其竿牍者,尚藏以为宝典,则森严无一毫不稳处,俨如其人,非识者不心服也。
若其孝友出于禀赋,德义见于操履,安贫乐善,泰然自得,虽古之逸民,何以加诸?
昔掌酹公以直道闻,友爱至笃,犹言吾弟介甚,恐不利于俗,常翼蔽之。
掌酹公之直,不可以复加矣,乡人往往举似,深言其介。
倅公以介得名如此,而其子履道,视前修无愧。
如其不利于有司,不偶于世用,抑其末也。
嘉定改元之五载,年六十有八矣,三日戊午,微若感疾,嬉笑对家人语,若将不复言者。
则怪而问之,应曰:「昔吾父属纩时,洋洋如平时日。
及今言之,尚尽吾志也」。
乃安卧而殁。
倅公终承议郎,其配孺人黄氏,博通载籍,有妇女德。
某尝闻女兄言,倅公燕处时,每与黄氏坐堂上,命诸子与其妇若女,悉坐其偶,泛论是日简册所见,与触事对景,悉以正理檃括。
黄氏赞言如响,表里往哲,嬉笑必于是,饮食必于是。
其闻见执手如此,其家井井,至今犹一日。
倅公之考讳固,赠朝散大夫,妣彭氏,封宜人
大夫之考讳仲山,妣徐氏。
景渊讳颜,此其字也。
子男四人:九龄、九思、九畴、九成,皆肄进士业。
女五人,亦为进士曹士肃、刘、李日勤、刘燧、黄拭妻。
九龄与适刘女皆先卒。
按萧氏本江州湖口人,以上世葬南康,得散处两郡或属邑。
独倅公始终居刘市,最近其族,景渊改焉
既殁之明年,诸孤将以十一月甲申葬于彭泽乡漕湖山槲林之原,以女兄命来谒铭也。
铭之曰:
冠裳相因,世侈其盛。
枚数官涂,阀阅辉映。
名溢于私,爵袭于朝。
外略一律,中蕴实枵。
孰如治中,克配其兄。
子名其家,天锡之庆。
岩岩前修,我昌厥后。
亦或继我,反复之道。
视漕斯湖,有坛非堵。
勤铭幽宫,尚告来者(《昌谷集》卷一八。)
三日:疑当作「三月」。
书北虏墨1084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云庵有墨,铭云「阳嵓镇造」,云是北虏墨,陆子履奉使得之者。
南方有鸟 甲寅1914年 现当代 · 冯振
南方有鸟向北来,卓尔不群独高飞。
陆经崇山与峻岭,水浮巨海狎鲛螭。
猿狖虎豹临穴啼,腥风红浪相推排。
胡为离乡独远游,历此万里之险危。
惟兹鸟之不群兮,自古在昔已如斯。
非练宝不食兮,非梧桐不栖。
嗟鸱枭之众多兮,谁识其有此高怀。
以小人之心而测君子之腹兮,得腐鼠而相疑又何惑乎?
接舆之狂歌乎德衰!
纳言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五三、《演山集》卷四三
旁通天下之情以为德,则天下之大顺成矣;
兼览天下之善以为政,则天下之大利至矣。
方今圣人以道出法,以德制行,将起太平之功绪,以示万世。
而或大顺未成,大利未至,何可望哉?
则其视听无壅而上下之志通,善恶不诬而君子小人之情得,拒谗慝之口,来谠直之论,固其务也。
尝谓上之致治有意在法,下之求治有情在事,上下相去,其势有高卑,其分有贵贱,为之间焉,其严而不可犯也。
中有小人窃乘其势分之,不可犯而挠之,天下之情与善,或屈或留,或附或更,以至相失,而莫之达焉。
是故上有不及知之叹,下有无告之憾,天下之势不亦殆乎!
然而上下之志不通,谠直之论不进,孰致之哉?
君子之善,小人之恶,不得其情而已。
君子以善惧恶,小人以恶乱善,然后邪计不得不行,嘉言不得不伏,视听不得不壅。
故愚以谓邪计之行,嘉言之伏,上下之志不通,非所患也,患在君子小人之情有所不知而已。
小人之情以小廉致大行,以小信致大伪,有所乘而入,有所伺而进,似是而非者也。
知人之道不患不知君子,而患不知小人。
苟使小人之情在吾手挠顾指之间,巧令无间以行其志,然后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罔匪正人,庶常吉士
是故诸侯之复逆则以大仆掌之,三公孤卿之复逆则以小臣掌之,群吏庶民之复逆则以卿仆掌之。
外通诸侯之情,览诸侯之善;
通公卿群吏之情,览公卿群吏之善;
下通万民之情,览万民之善,下之志通于上矣。
观治象为未足也,或读邦法;
以读邦法为未足也,或诵王言;
以诵王言为未足也,或道德意;
以道德意为未足也,或掌治逆。
其平如砥,君子履而行之;
其直如矢,小人视而见之。
上之志通于下矣,殄行之谗说无以伤政,沉众之浮言无以败俗,则其致治之具,本末备举,上揖于三代,易为力矣。
方今天子急于得才,升对接踵,书匦继上,片言解颐,爵赏随至,朝维白驹,暮跻青云者,盖已众矣。
学士大夫苟有一日之长,千虑之所得,类得以自致,非俟科举而后可。
然则招延之路,岂复有说哉?
揆察之方,得小人君子之情伪,则愚尝谓视其所用之是与否;
未果知之,则观其所由之义与否;
未果知之,则察其所安之仁与否。
盖夫所用之是非,出于所由之义与不义;
义与不义,出于汝止而已。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盖夫汝止安,然后胸中正
中正,然后所以、所由、所言、所视无不正者。
言者心之声,心者神之舍,而眸子则其神之逆旅欤!
君子求人之情伪,或于视听,或于言辞、气色之间,或于行迹,盖六事者,所安之形象者也。
孔子曰:「昔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则观其行欤!
先王之用人,或以言扬,或以德进。
其在乡也,委之考察之吏,国学之官,党庠之吏,以六艺各书其能,以六德各书其善。
患其粗也,察之以致其精;
患其伪也,考之以致其实。
其在朝也,委之揆事之臣,尧宅心于舜而八官为之用,舜宅心于禹而五臣为之用,文王宅心于三事而凡百有司为之用。
然而邪正之辨,凡历于此,盖已详矣!
及其升对接踵,书匦继上,圣人又用独智入于所安之仁,所由之义,则君子小人之情乌能逃我哉?
小人不能以恶诬善,然后旁通天下之情以为德,兼览天下之善以为政,其为也孰禦!
(开国)凤阿山房图三首 其一 甲子 清 · 朱彝尊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十二
四先生里读书庄,𩒹也经营兴不忘。
张笔孙诗陆经义,孰居南北孰中央(谓张上舍云章孙孝廉致弥陆徵君元辅
苏大通(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六、《山谷全书·续集》卷六、任渊《山谷年谱》(《山谷内集诗注》附)
顿首。
顷见外兄张子履家嫂,具道才德之美,且以天同外生获接懿亲,愿见之心,非一日矣。
向以东坡二丈、黄门三丈顾盼不肖,忘年忘义之德耶?
衰朽多病,百事慵懒,念欲作书而未能,专使乃辱以书先之,长笺称述。
风味所期,诚如所示,至于推不肖立于二苏之列,则极不敢当。
某天资驽下,但以师友以德义劫之,故稍能忠信岂弟耳,其馀实无足观。
伏诵来教,愧不可言。
谨勒手状。
丁文简公度崇儒之碑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皇祐五年正月庚戌观文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行尚书右丞丁公薨于京师
翌日,乘舆临吊,赐赠物有加,襚以天官尚书章绂一,不御垂拱朝。
常准功行谥曰「文简」。
三月辛酉,克葬于郑州新郑县旌贤乡之原。
明年,诏台臣某识其事,以信来世。
谨按牒,公讳字公雅开封祥符人
先世家姑苏,徙清河,又迁冀。
大王父嵓始壮,会梁、晋怙乱,岁岁扼河相持,避不仕,以公贵赠太保
大父颛,清泰末与仲弟入契丹,及还,乃占今籍。
性好学。
捃橐中金,尽以置经史,得八千馀卷,筑大室保藏之。
时名儒若寇莱公、冯魏公,并游其门。
诗书以卒业,晚应三史举,不中第。
终焉,赠太师
逢吉,有节行。
章圣在藩邸,与张耆、杨崇勋皆给事左右,增家书至万卷,东朝图记,盖有补助。
既而张、杨以攀附寖贵,独引退辞老,授将作监丞致仕,赠中书令
曾王妣张氏、王妣刘氏、妣贺氏,追封卫、韩、鲁三国太夫人
中书令五子,公最少。
生八日,目始开。
年十一,颖悟端硕,与并时诸生不类,因大启书室,使之纵观。
公取数帙,指篇目,问义安在,的的如成人言。
及长,能属文,雅好谟诰,遂拟为书命数篇,不错不砻,词气遒然,由是名闻公卿间。
汾阴之岁,应服勤词学科,擢上第。
释褐大理评事通判静海郡,稍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
上践祚,改太常丞
是时大明继临,纯健丕迪,四海面内,仰观功德。
公献书墀下:博延经臣,以敷讲道义;
增署谏列,以切劘治体;
籍荒田垦辟之数,为令佐课效;
使流庸自古;
限宗属亲疏之别,立补荫名格,使妄冒不作。
其言典且正,天子始器之。
太常博士,加绯鱼。
吴兴,民有诉讼者,公问状,拳然坐阁中丽傅,曲直按升,事下吏十无二三者,郡俗大服,牢圄无系。
寻为西京转运使
内官督役河阴,暴不循法,叛卒亡命山林凡数百。
公选强辩军校晓谕招还之,止坐首谋。
太史奏昌陵有异气,非吉祥,须增筑始可厌。
公入对:「陵寝所以宁先神,不时缮修,非经义」。
乃止。
又徙长葛,治单,镇许,人宜之。
岁中,授祠部员外郎
代还,以本官知制诰,锡服三品。
河东北占劲兵处,景德前骑兵战讨有功,其后寖死不补,无以厌重边。
公首讲马射之法,以全其籍。
再迁刑部郎中,召入翰林学士
元昊反,朝廷议夺官爵,公谓戎狄酋长自古盗名号者多矣,矧夏人萌僭窃心岁且久,削之必不能止叛计,但自损威灵耳。
属献谋者言颇异议,遂格。
已而贼果赍馀书置境上。
时边遽相属,大臣奏事或日旰,诏无给休浣假。
公引东晋区区苻坚拥百万众入寇,谢安命驾游适,人心以宁。
今丑类跳梁,持柄者过为劳勚,适足使四疆窥浅深,非良算,须一切如旧。
叶清臣议制铜兽符给诸路帅领,调发期会,并沿古制。
公言:「今昔殊尚,文质异宜,符若一施,伪将百出。
胜败所系,可不慎重」?
卒罢之。
寻兼侍读学士,改中书舍人,为学士承旨
诏狱常用中人充制使
公援唐时大狱皆三司杂治,况申理冤滞,宪台之职,可更委御史
中书制事本,枢密专兵谋,公称:「古之治天下者,其号令本于一。
二府离,军民之算,机会措置,猝有同异,则人心得以疑惑,非国体」。
上然之,凡兵戎重务,始许通议
故事,诸部监司及藩镇牧守被命赴职,陛辞日皆召见赐对,至是罢之。
公曰:「臣子领外权,以生齿为寄,其畀付固甚重,陛下宜临遣惇谕,勖之条教。
奈何德音咫尺,耳阸阸不得闻?
非圣人忧元元、与贤者共治之本意」。
俄兼端明殿大学士
西师未解,上问:「用人以资与才,孰先」?
公对:「平时较殿最,第资考,俾进用有渐,所以循古法而谨常道。
若夫釐大务,捍大患,判大疑,则擢才为急」。
上顾公在翰林久矣,乃不自为之地,真确厚长者。
居无何,谏官或言公请间求用。
上曰:「度侍从十五年,未尝一语及私,若安得见说」?
因召执政申谕之。
庆历五年,遂用为工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禁卫窃发,大臣有素善杨怀敏者,议遣官留鞫禁中。
公曰:「肘腋之变,事切宗社,当付外庭,穷索證逮,荡锄凶丑,以正国家典刑。
乃欲依违贷罪党邪」?
固争之,声色俱厉,及晡然后已。
数月,恳请解职,解授紫宸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复改观文殿学士,历刑、兵二部侍郎
合宫均庆,陟尚书右丞
近时政府罢免,例从外职,独公入观中。
讲还,即阖门静居,宠辱进退,若不在己。
素康宁,一日以疾闻,上亟遣中贵人挟太医诊脉,药未再剂,晏然谢去,享年六十四。
悲夫!
公坦属疏达,清通敏亮,不喜外饰,率由天诚。
读书止究大义,章句解诂,脱略不记。
与士人交,初若无崖岸,无畛域;
及游从论议,或一言一事,小戾正道,则辞意劲讦,无毫釐假借之色。
性忠赤,朝家事典,关治乱安危者,多密疏抗辩,大抵浑浑直致,发于胸中,稽摩隐微,既久乃验。
人问之,则避让不自名,往往答以他语。
间属奸险惎忮,横启诬诅,虽众谈错出,未尝少回,以合时尚。
初,章献皇太后辅政,公铺道前世缘舅家致败乱之迹,撰《王凤论》以献,明白委曲,无所讳忌。
岭南欧希范平,公白:「交州虽外臣,自克占城,势颇张。
又溪洞诸小种,土域环接,疑有附险连势、阴持两端。
广、邕、钦、梧、雷五州之境,所控尤要害,请饬守臣严戍逻,结声援,踵唐五筦之法,以备侵轶」。
未再岁,广源蛮大扰南方,如公言。
国马数绌,公因启:「苑监古法,非不孳衍,但寓之之令,未能经远。
若听天下郡县、牧养之家不登为产力,则四方多矣。
夫君民犹一体,民马既足,国何患乎不足」?
中书日,冤人扣待漏院理诉,公缕缕问。
或告曰:「丞相亡所诘,己独然,非自安之计」。
公默不应。
素知兵书,熟本朝典故,前后画便宜,率疆埸间事,语西北犹切。
至于军校进补、士伍番戍、堡障废置、营部高下、参综次序,一本祖宗旧制,号称详平。
经筵,读史传据历代本末,极陈由邪正致盛衰之说,以感悟主意。
每经终,及岁时赐与,辄恳恳辞避,且云:「臣与韩琦俱尝在两府护塞尽瘁,臣侍颜从容,岂宜蒙赉,益以重过」?
上嘉叹者久之。
生平廉畏,自奉泊如,所得俸,稍计伏腊外,均赋宗戚。
贫甚者嫁娶送葬,仰公而成,虽疏属如一。
晚岁通性理,纷华玩好,抑绝不视。
处一室,左右几案,惟经史子集而已。
室之外,架二栏,植修竹,日吟诵其间。
宾自远方至,坐未既,则访以所过郡邑岁之丰凶,吏之良否,民之苦乐。
闻岁丰、吏良、民乐,则衎然如不能胜,其克己忧人如是。
朝廷既大享,召群子弟语曰:「昔文正公宰天下仅十五年,及薨,子孙有未齿宜簿者。
吾爱之慕之,自今不复有请矣,若等始自策厉」。
因著《慎言赋》,以示戒勖。
中营小园,心念念告老。
去章既具草,未上而终,士论深所追惜。
公之践历,若吏部南曹尚书刑部登闻检院权发遣三司公事、纠察在京刑狱管勾祥源观、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皆一领焉。
秘阁秘书省、省刑院、吏部流内铨、审官院三司磨勘司、通进银台司权发遣开封府事、南郊卤簿使,皆再领焉。
太常礼院尚书都省,皆三司焉。
又为群牧使河东宣抚副使契丹生辰使、南郊礼仪使
功臣曰「推忠权诚佐理保德」,阶至光禄大夫,勋为上柱国,爵封济阳郡开国公,赋邑三千六百户、真食六百户
所著诗、论、制诰、奏议、碑颂等,离为七十卷,藏于家。
致道雅正,文辞纯致,较汉、唐名贤不少减。
又撰录《迩英圣览》十卷,《龟鉴精义》三卷,《庆历兵录》五卷,《庆历缮边录》一卷,《国朝具员》一卷,《编年总录》八卷,《大唐史略》一百卷,《管子要略》五篇,《备边要览》十篇,《寰海后图》,刊定《武经总要》五十卷,《唐书》纪十卷、志四十卷,《集韵》十卷。
褒贬义例,得太史公之遗法,美哉!
凡三合姓:始娶陈氏,颍川郡夫人,故蔚州刺史赞之孙;
再娶吕氏,东平郡夫人,故宰相蒙正之女;
三娶张氏,清河郡夫人,故参知政事洎之孙,并先公而没。
輤车之西,皆以祔焉,礼也。
子男二人:讽,太子中允集贤校理
諲,光禄寺丞
笃学有行检,人以世济待之。
女二人:长适大理寺丞方安人,早亡;
次适国子监直讲杨忱。
孙男二人:羲叟、唐叟,俱为太常寺太祝
女孙三人:长适大理评事范宗贤,二尚幼。
呜呼,有后哉!
君子谓公约以处己,恕以接人,诚以事君。
劳焉不自能,美焉不自售,孜孜辅道,始终一节,《易》所谓「立不易方」者,公得之矣。
铭曰:
子履用,以纯诚先。
哲人事业,推直道难。
二者参立,兹为本原。
有美文简,奉之周旋。
心坦以毅,行方而
章圣在宥,汾脽告虔。
巍设科等,大宠俊贤。
公试墀下,擢居众前。
帝始御极,龙飞于天。
健顺丕斡,清明浃宣。
公践朝闼,亨涂始焉。
灏灏书府,峨峨掖垣
或䌷史法,或代王言。
公复古谊,其文炳然。
玉署详择,金华博延。
时视诏草,日陪威颜。
公讲事本,谋实繁。
乃赞万枢,乃参庶绩。
推以治体,济之勤力。
内重国论,翊大柱石。
外探兵钤,绥固疆埸。
生也鲠亮,动兮斋慄。
不将不迎,不矫不激。
不求利权,不取名迹。
人其谓何,我则惟一。
寖蹈晚节,解还前职。
纷乎世华,淡若虚室。
里襮胥照,初终罔易。
凝神粹和,匽首归没。
士伍追范,朝家慨惜。
诏俾刊录,庸传行实。
呜呼公兮,古之遗直。
九日山题名嘉定十六年 南宋 · 章持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三、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石一○
嘉定癸未孟夏二十六日戊戌东阳章持敬则寿春魏□叔子、山西杨世勋元功、三山林力行勉之、郡人留元圭持中括苍何□德常之、合□陈亿曼卿莆阳王彦广居之、清漳郑名卿坤辅、句水戚达先兼叔、嘉禾陆相同甫、莆阳黄荃德言即墨达卿兼仲、天台应基子履开封赵汝□千里、三山赵与󰂎清叟、三山南澄士登以祈风于□昭惠下,因会于延福,登山瞻石佛,访隐君亭
少憩,怀古而归。
期而不至:浚仪赵軿善载卿、莆阳刘煇元览
示子(示在家三子欲其附便慰赉常德子原炳也) 明 · 钱子正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三华集卷五
有子曰原炳,役当常德军。
常德在何许,远向桃源滨。
去国四千里,离家三及春。
陆经豺虎窟,水涉蛟鼍津。
向年寄书来,秖论力苦辛。
前日寄书来,兼诉劳且贫。
复言写难尽,书中仅云云。
且如月得俸,中间事纷纭。
又有朋俦辈,杯酒谐比邻。
复来相遗问,施报通殷勤。
易致鱼与肉,何从钱与银。
此外欲衣食,那得充口身。
晨兴与夕寐,敢惮趋跄频。
下避行伍谤,上畏官长嗔。
甘心竭筋力,饮泣时沾巾。
此书大略意,读之伤心神。
忆昔遣尔初,众疑我不仁。
我意中年病,令尔代此巡。
何期附军籍,淹留竟沉沦。
理宜时饷问,慰尔寂寞滨
那知赋役馀,弗能保昏晨。
瓶无五升,金乏一介鳞。
漫有长相思,远道何由伸。
我今命诸子,尔怜手足亲。
愿言兴恻隐,自昔念离群。
而况天之涯,久作笼中鹑。
脱粟幸分惠,破衾宜赠纫。
古人送鹅毛,田父致野芹
事感区区私,岂在礼数殷。
岂唯棠棣思,斯亦父子因。
寒暑相逐逐,岁月苦踆踆。
只今道泰亨,巳觉浇风淳。
当期洗兵马,不赋车辚辚。
与若老田里,欢呼辍吟呻。
少长相聚乐,击壤歌尧民。
独游狼山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九、《龙云集》卷二三、《名山胜概记》卷七、《古今游名山记》卷三、康熙《通州志》卷一三、乾隆《通州志》卷一九、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四、光绪《南通州五山全志》卷一三
白狼五山通州城东南十里而近,率不百步则崭然迭起,若踞若躩,若前拱后负,若期而赴,有待而不相躐。
五山者,通人时时能道其名:有以仙蜕其上者曰仙女山
有以阖庐曩军其旁者曰军山
有以形锐且中罅者曰剑脊、曰马鞍;
而至临以佛宇,则别号宝塔山
五山宝塔山秀绝可喜,而好事者往往取以矜游客,谓白狼尝扰而居也。
元丰四年冬按田山傍,至则求观所谓五山者。
入寺东庑,得乳泉号幻公井,幽光浚发,若上濆状,茗饮者利其甘,争至赴掬。
自始时开山僧智幻,故相谓幻公云。
方丈东阿有石仅十尺许长,倍广三之二,而广厚倍者半强。
一昔从山椒堕而正拔,号飞来石
自堂折而少北,贯以涩道,蹑之纚纚如絙縻上萦。
道左阁曰栖云庵,曰海桐亭,曰牛山,曰望江,皆森爽谽豁,可荫以休。
而阁加于庵之广,亭加于阁之峻者倍且半。
又却转,得楣埒,殊涩。
屣小,觉酸胫,度非三休不至绝顶,因力跻焉。
方是时,朝日初上,瞳眬如跃金,发莽苍中,洞视上下,不隔褷䙰。
佛螺姝眉,附地别出,则南峙之福山也。
排天决云,吞嚼淮吴,则东浮之三𤃩也。
稻畦葭泽,潮汐上下,沮洳斥卤之所淫夷,与夫疏篁茂木,泊云而下鸟乌,颓垣废丘,萦蔓草而栖鼯鼪者,皆得于转瞬之顷。
于是惝然忽疑从樊笼中出,而思古人所谓登太山小天下者,亦宜有是,而非特寓也。
绝顶之北,有石若圮而中留,践之令人善畏而得瞀,考其名,则定心石也。
山后有石卯巷、观音洞、朝天岩、去思亭,皆利下观,而醒石尤以名著。
石广厚略等,可坐十辈其上。
子履陆君名之,用反庐阜陶渊明所谓醉石者。
醒石之西有紫石岩,取其石紫赤色相错杂,而紫为多。
以游至者悉栖名其上,今亦颇可别识。
剑脊、马鞍二山游者罕至,独峭壁隆隆,发数十仞,疑造物者于此喜出斲刻以惊世也。
军山山茶花号多蕨薇
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顷岁妪有自龙舒来者,年七十馀,独食息其中,似得道者
山有拇迹鞭痕,皆著石,或云始皇履是山,且鞭以投海中,俗之好怪乃如此。
既而僧有语余者曰:「今之山跗虽皆平陆,然前五十载海也,其深盖碇丝千寻莫能测。
而自军山左转,皆闽艘吴舰,与渡而渔且漕者之所出入。
山前后石齧蚀若钟釜然者,皆水所湔漱。
而其有镵『天祚』者,尚五代姚存舣舟特题识也」。
余闻而异焉,且淮海方数千里,自江都海陵,绝吴会,其间以佳山川著称无几矣,至是而仅得五山焉,则又皆盘薄吐吞于穷海僻陋之滨,若遁而肥与畏名而逃焉者,独何耶?
五山当潮波,捍一方,如唇齿傅脰咽,使通民恃以不怵,而间则蒸油云、泄膏雨,以利生物。
其作镇此土,殆天意,非可私智测也。
余也服吏役,一投足,而五山之美尽得于人迹之所不到,临高而觉宇宙之博大,指陆而骇溟海之变化。
窃自比于醯鸡别舞瓮外之一天,则亦不得而默矣。
故览其胜践,作《独游狼山记》云。
醉中留别永叔子1041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惟恐东下迟。
绕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令人疲。
到君官舍欲取别,君惜我去频增嘻
便步(冒校:步字有误)髯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
逡巡陈(当作陆)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
烹鸡庖兔下箸美,盘实饤饾栗与梨。
萧萧细雨作寒色,厌厌尽醉安可辞。
门前有客莫许报,我方剧饮冠帻攲。
文章或论到渊奥,轻重曾不遗毫釐。
间以辨(冒校:当作辩)谑每绝倒,岂顾明日无晨炊。
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
谈兵究弊又何益,万口不谓儒者知。
酒酣耳热试发泄,二子尚乃惊我为。
露才扬己古来恶,卷舌噤口南方驰。
江湖鳜鲈熟,归奉甘旨诚其宜。
但愿音尘寄鸟翼,慎勿却效儿女悲。
韩忠献王书(三六 熙宁□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四
某顿首:向尝以拙恶应命,深愧唐突。
乃蒙不鄙,以之刻石,得子履钜笔,错之佳处,因公胜迹,托附之传,其为荣幸多矣,感惕感惕。
某近秋冬以来,目病尤苦,遂不复近笔砚,小诗亦不曾作。
心志萧条,但思归尔。
承谕脏腹多不调,更乞节慎饮食,酒能少戒尤佳。
某一向不饮,遂不复思。
无由少侍谈席,区区不布万一。
李留后(五 嘉祐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七
某启:自春气候不常,伏惟摄理清康。
前承惠浮槎山水,俾之作记,又于递中辱书,久不为报,盖牵强拙记未成尔。
某中年多病,文思衰落,所记非工,殊不堪应命。
文辞已如此,不欲更自缪书,亮不为罪。
然得子履一挥,尤幸,盖不敢烦公谨真翰也。
皇恐皇恐。
梅圣俞(一三 康定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九
某顿首启:前谢监簿行,附书问差遣
书去后两日,知审官拟定湖州城监税,不胜喜慰,然不即走书专报者,意谓敕下自当知。
及弓手至,得书,尚云云。
始怪何处稽留,至今未到?
然今必至矣,不尔,当为督也。
俟春入京尤便,但不知何处少留?
某自还馆,日夕匆匆,笔研非答书简、写门刺,未尝视。
昨夕,子履偶来会宿,联句数十韵奉寄,且以为谑。
又有前奉答长句,并录附去,可笑可笑。
岁阳以来,风日惨然,土雾杂下,气候不常,万万自重。
梅圣俞(三三 嘉祐二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九
某启:经节,伏惟以时纳祐。
昨日早至薛二家,空心饮十数杯,遂醉,归家却与诸薛饮。
承见过,仍留刺,何乃烦老兄如此?
既醒不遑,无以自处也。
节下,外处送酒颇多,往时介甫在此,每助他为寿,昨秖送王乐道及吾兄尔。
愚性疏简,人事不能周,然意之所至,实发于诚心。
蒙惠简,云有所答,则非也。
恐不知鄙怀,故略自陈述。
二十二日,欲同子履、和叔闲话少时,先白,恐他有所适也。
陆学士(经字子履(一 至和二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五一
某启:使北往返六千里,早衰多病,不胜其劳。
使者辈往凡七八,独疲劣者尤觉其苦也。
还家,人事日益区区,浮生何处得少休息。
子履在洛甚安,又知来郑书碑,咫尺莫得奉见。
独见胜之,备知动止。
辱书,益用为慰。
渐暄,珍爱。
人还,谨此。
秦度量铭跋1063年7月10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四、《集古录》卷一、《六一题跋》卷一、《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秦度量铭》二。
按《颜氏家训》,隋开皇二年,之推与李德林长安官库中所藏秦铁称权,傍有镌铭二,其文正与此二铭同。
之推因言司马迁《秦始皇帝本纪》书丞相「隗林」,当依此铭作「隗状」,遂录二铭,载之《家训》。
余之得此二铭也,乃在秘阁校理文同家。
蜀人,自言尝游长安,买得二物,其上刻二铭,出以示余。
其一乃铜锾,不知为何器,其上有铭,循环刻之,乃前一铭也。
其一乃铜方版,可三四寸许,所刻乃后一铭也。
考其文与《家训》所载正同,然之推所见是铁称权,而同所得乃二铜器。
余意秦时兹二铭刻于器物者非一也。
及后又于集贤校理陆经家得一铜版,所刻与前一铭亦同,益知其然也。
故并录之云。
嘉祐八年七月十日书。
续思颍诗序熙宁三年九月六日1050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欧阳文忠公集》卷四四、正德《颍州志》卷六、《文编》卷五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九九、《八代文钞》第二六册、《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九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皇祐二年,余方留守南都,已约梅圣俞买田于颍上
其诗曰:「优游琴酒逐渔钓,上下林壑相攀跻。
及身彊健始为乐,莫待衰病须扶携」。
盖余之本志也。
时年四十有四。
其后丁家艰,服除还朝,遂入翰林学士
忽忽七八年间,归颍之志虽未遑也,然未尝一日少忘焉。
故其诗曰「乞身当及彊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盖叹前言之未践也。
时年五十有二。
自是误被选擢,叨尘二府,遂历三朝。
盖自嘉祐、治平之间,国家多事,固非臣子敢自言其私时也。
而非才窃位,谤咎已盈,赖天子仁圣聪明,辨察诬罔,始终保全。
其出处俯仰,十有二年。
今其年六十有四,盖自有蹉跎之叹又复一纪矣。
中间在亳,幸遇朝廷无事,中外晏然,而身又不当责任,以谓臣子可退无嫌之时,遂敢以其私言。
天子恻然,闵其年犹未也,谓尚可以勉。
故奏封十上,而六被诏谕,未赐允俞。
今者蒙上哀怜,察其实病且衰矣,既不责其避事,又曲从其便私,免并得蔡,俾以偷安。
此君父廓大度之宽仁,遂万物之所欲,覆载含容养育之恩也。
而复蔡、颍连疆,因得以为归老之渐,冀少偿其夙愿,兹又莫大之幸焉。
陆子履以余自南都至在中书所作十有三篇为《思颍诗》,以刻于石,今又得在亳及青十有七篇以附之。
盖自南都至在中书十有八年而得十三篇,在亳及青三年而得十有七篇,以见余之年益加老,病益加衰,其日渐短,其心渐迫,故其言愈多也。
庶几览者知余有志于彊健之时,而未偿于衰老之后,幸不讥其践言之晚也。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序。
仁宗御飞白记治平四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欧阳文忠公集》卷四○、《圣宋文选》卷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四、《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一、《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六、《名世文宗》卷二一、《三续古文奇赏》卷一五、《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九○、《文编》卷五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五八五、《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五六、《佩文斋书画谱》卷六八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治平四年夏五月,余将赴亳,假道于汝阴,因得阅书于子履之室。
而云章烂然,辉映日月,为之正冠肃容,再拜而后敢仰视,盖仁宗皇帝之御飞白也
曰:「此宝文阁之所藏也,胡为于子之室乎」?
子履曰:「曩者,天子宴从臣于群玉而赐以飞白,余幸得与赐焉。
予穷于世久矣,少不悦于时人,流离窜斥,十有馀年。
而得不老死江湖之上者,盖以遭时清明,天子向学,乐育天下之材而不遗一介之贱,使得与群贤并游于儒学之馆。
而天下无事,岁时丰登,民物安乐,天子优游清闲,不迩声色,方与群臣从容于翰墨之娱。
而余于斯时,窃获此赐,非惟一介之臣之荣遇,亦朝廷一时之盛事也。
子其为我志之」。
余曰:「仁宗之德泽涵濡于万物者四十馀年,虽田夫野老之无知,犹能悲歌思慕于垄亩之间,而况儒臣学士,得望清光、蒙恩宠、登金门而上玉堂者乎」?
于是相与泫然流涕而书之。
夫玉韫石而珠藏渊,其光气常见于外也。
故山辉如白虹、水变而五色者,至宝之所在也。
今赐书之藏于子室也,吾知将有望气者言荣光起而属天者,必赐书之所在也。
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欧阳修谨记。
乞牵复陆经旧职劄子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二、《赵清献公集》卷一、嘉庆《西安县志》卷四七
臣伏见大理寺丞陆经顷因乡里借钱并与官员聚会等公事,勘断止得杖一百罪,又已该赦释放。
当时有勘官王翼于事外上言诬搆,遂贬袁州
十年江淮,六次恩赦,子母万里,今始生还。
同时被谪之人,例各仍旧职任,惟未蒙牵复。
前后累有近臣奏雪,惜其遗才。
昨闻已降圣旨下审官院,与除江南小处通判,仅已涉岁。
本院止今都未有阙,食贫羁旅,深可悯恤。
其人为性恬退,未尝自陈。
臣若不言,则至公之朝,无由知此冤滞,甚伤和气。
臣伏望圣慈特赐推恩,牵复旧职,或与江淮两浙路分一州郡合入差遣,所以伸无辜、劝自新也。